新樂何家莊祖永康是我們交往多年的養雞專業戶,兩口子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但收益總是差強人意。什么原因:雞舍簡陋,設計不好,不是。事情多,顧不過來,不是。行情掌握不好,不是。防疫沒做好,不是。
都不是,那問題呢哪?
答案很簡單:自配料。
祖場長現有產蛋雞一萬,自已配料。雞舍,配料間不算最好,但也算不錯了。雞養得也可以,用他自已的話:也沒太大的事,總有一點小麻煩,產蛋不是很穩定,淘汰率偏高,蛋殼顏色,質量不盡人意,總之一句話,蛋雞的產蛋性能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影響收益,飼養周期偏短,影響收益。而其原因是對蛋雞的營養關注點不準確,具體如下:
1,只關注蛋白,但不會(能)測
2,不好就多加維生素
3,什么添加劑也加點
4,對原料毒素缺乏認識
5,靠經驗,靠道聽途說
基本情況不多講,回到正題金菌酶
在被動添加金菌酶后
第三天,回答說看不到什么變化,就是雞糞好了。
第五天,回答說看不到什么變化,就是雞蛋顏色好了
第七天,回答說看不到什么變化,就是多了幾盤雞蛋(350天),是不是這兩天天好
變化在悄悄地發生,不以人的意識和表述
我再接著試試,被動成了主動
好產品,會說話
能幫到用戶,是我們最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