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紅1 羅念濤2 張連潤3 王振懷3 高才全4
(1、保定市水產技術推廣站;2、安新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3、滄州旺發生物技術研究所;4、滄州市漁業科學研究所)
關鍵詞:微生態制劑;氨氮;亞硝酸鹽;降解;中華鱉;養殖;應用。
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個體最小的生物類群,是大自然生態平衡的基礎。養殖池塘中自然存在的各種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水產養殖對象和養殖環境,很好地分解養殖物排泄物、殘餌以及浮游動植物殘體等有機物,同時微生物鏈在水質凈化中通過氧化、還原、光合、同化、異化作用把有機物轉變為簡單的化合物,保證水質的正常功能,從而維持養殖環境生態系統中養殖生物、水質間的平衡,是自然微生物的自發功能。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在以投餌為主的養殖模式下,殘餌、糞便、肥料等富營養因子不間斷地排入水體,致使有機物不斷積累,影響了水體內部有機物的代謝循環系統,使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等嚴重超標,引發各種養殖生物病害。用化學手段調控時由于化學藥品的投入,不僅殺滅病原菌,同時也會大量殺滅水中有益細菌,致使自然微生物的種類、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水體凈化的需要。由于我國養殖池塘水質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現象非常普遍和突出,嚴重影響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利用化學制劑降解氨氮、亞硝酸鹽非但不徹底而且反彈快、藥殘重,藥物殘留造成的環境污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本文對益水素在中華鱉進行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鹽降解及水體微生物及生產性能的應用試驗,為水產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于后。
1、材料及方法
1.1 益水素:河北省旺發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產提供。
1.2 益水素對中華鱉養殖水體改善測試試驗
1.2.1 試驗場地及基礎條件
選擇阜平山泉特種養殖場的1排2#池、3#池、4#池作為試驗場地,三池面積均為330m2,每池放養35g的鱉種4000只,投喂由河北師范大學生產的“康泰”牌中華鱉專用飼料,日餌率3-3.5%;試驗水溫30℃±2℃,水深60cm。
1.2.2 試驗方法
采用對照試驗,其中3#作為對照池,2#池、4#池作為試驗池。2005年8月15日11時,4#池潑灑普通微生態制劑(代號Ⅰ,以下簡稱Ⅰ號),2#池潑灑由旺發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產的微生態制劑—益水素(代號Ⅱ,以下簡稱Ⅱ號),定期分別測定水質的水化學指標、微生物指標和浮游生物量,與試驗結束時測量幼鱉的生長、解剖觀察內部器官。
1.2.2.1 水化學指標測定
PH值用酸度計測定;COD采用酸性高錳酸鉀法;NH4+-N采用納氏比色法;NO2--N采用鹽酸萘胺比色法;NO3--N采用酚二磺酸比色法;DO采用碘量法(早4:00測定);透明度采用薩氏盤測定;總磷采用鉬酸胺比色法;硫化氫采用碘量法。
1.2.2.2 細菌菌群的分類計數
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用滅菌細口瓶采集水樣,以滅菌移液管吸取少量樣本,在無菌試管中用無菌水作10倍系列稀釋,取
103、104倍稀釋水樣計數。細菌分類計數主要測定水中氣單胞菌、弧菌、芽孢桿菌、沙門氏菌、埃希氏菌5個屬細菌的數量變化。選用與各屬對應的選擇性培養基,分別傾注到相同規格的滅菌平皿中,后取稀釋的水樣0.5ml分別涂布于無菌平皿中,每菌屬一次作平行2個平皿。30℃培養24-28h后,直接計數平皿上的菌斑數,2個平行平皿的平均值即為本屬的菌數。
1.2.3 浮游生物量的測定于每池上中下各取等量水樣混勻,參照浮游生物資源量調查的方法分別固定、濃縮,用計數框計數,進行各池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的定量分析。
1.2.4 生物學指標的測定
主要測量幼鱉的體寬、體厚、體重、裙邊寬等指標,計算體比系數、裙邊系數。
2、結果與分析
2.1 微生態制劑對養鱉水體水化學指標的影響
表1是對照池、試驗池在潑灑微生態制劑后的1-15d的水化學指標的測定結果。從表1可以看出,2#在1-15天內NH4+-N、NO2--N、NO3-、COD、硫化氫逐漸減少,DO逐漸增加,4#在1-10天內變化與2#相同,但第15d4#池NH4+-N、NO2--N、COD、硫化氫略有回升,DO略有下降;在整個試驗期間PH、總磷變化不大,對照池的各項水化學指標變化均不顯著。
備注:“-”表示未檢出。
2.2 微生態制劑對養鱉水體主要菌群數量變動的影響
微生態制劑對養鱉水體主要菌群數量的影響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期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單胞菌、弧菌、沙門氏菌、埃希氏菌的數量逐漸降低,而芽孢桿菌的數量穩定增加。對照池中各菌群數量變化不大。
2.3 微生態制劑對養鱉水體浮游生物種群結構、數量的影響
分別對3個池第1天、8天、15天的浮游動植物含量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結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2.4 微生態制劑對中華鱉生長的影響
9月1日隨機抽測3個池幼鱉各25-33只,測量有關生物學指標,求其平均值;根據投喂飼料、死亡數量計算餌料系數及成活率。詳情見表6。
3、小結
(1)對水質指標影響:養鱉池在使用益水素后,水體的三態氮、硫化氫、有機耗氧量顯著下降;溶氧明顯提高。
(2)對水體菌群影響:氣單胞菌、弧菌等大幅降低,芽孢桿菌等有益菌大幅上升。
(3)對浮游生物影響:生物量加大,生物循環旺盛。浮游植物中硅藻、隱藻品種、比例增加,藍藻比例降低,浮游動
物中輪蟲增加。
(4)對養殖對象影響:微生態制劑為中華鱉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環境,中華鱉生長迅速,消化酶的活性增強,生長快、
飼料轉化率高。從表13可以看出2#、4#池各項生理體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中2#池的個體生長速度高于3#池7.8%,高于4#
池2.9%,絕對增重高于3#池29.2%,高于4#池9.11%;經顯著性檢驗,2#池與3#池、4#與3#的平均體重差異極顯著,2#池
與4#池差異顯著。
(5)作用時間:10d時的作用達到最理想時期,15d之內各種理化因子、有益菌群向著有利方面持續變化,較普通微生
態制劑作用更加顯著、持久。